查看原文
其他

【公利技术】不开刀!不破坏胃壁!公利消化内科专家内镜下巧挖肿瘤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

一起涨姿势~



 


两年前,年近五旬的周先生

查出胃粘膜下有一个直径1.5cm的占位

深埋在胃窦壁里

很难取活检组织

医生告诉他先随访观察

最近周先生感觉胃不太舒服

来到公利医院消化内科学部就诊

发现占位灶竟增大了一倍

立马进行了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只挖肿瘤,不破坏胃壁

这颗“不定时炸弹”被顺利摘除



什么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公利医院消化内科学部主任医师石益海介绍,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包括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类癌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粘膜上皮层以下。


“粘膜上的肿瘤可以通过活检判断性质,粘膜下的主要依靠超声内镜判断,确诊需要切除标本后病理检查。”因此,以往对小于2cm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多建议临床密切随访观察,而对超过2cm的建议外科手术切除。



怎么只挖肿瘤不破坏胃壁?


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能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石益海解释道,周先生这个瘤子长了完整的膜,就像一个带皮的“土豆”,我们可以在胃壁上划开一个小切口,把“土豆”完整挖出来,之后再把胃壁缝合好就行了。整个手术在内镜下完成,术后恢复快,腹部不留疤痕,并且保留了消化道的完整性。


于是,周先生的“土豆”顺利挖出来了。术后3天,他开始进食流质,5天后便恢复正常饮食,现已顺利出院。此时,他的病例报告也出来了——恶性度较低的间质瘤。



ESE技术能解决哪些肿瘤问题?


据悉,ESE技术的主要适应症是向消化道腔内生长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


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长的位置,手术方法可以是直接切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生长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手术切口也是在内镜下缝合。


石益海指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通常没有什么感觉,多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可以定期胃肠镜检查,不仅仅可以发现粘膜下肿瘤,也可以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专家介绍


石益海

主任医师

简介

博士,公利医院消化内科学部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浦东新区高峰学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30年,消化内科的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诊疗经验。

擅长

内镜下止血(止血夹、氩气、套扎、硬化、组织胶注射)、息肉切除、EMR、ESD、支架置入及食管狭窄张、ERCP、EUS、小肠镜、胃食管返流病胃镜射频治疗、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

专家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扫描上方二维码

选择“苗圃路院区—专家/特需门诊

—石益海”

进入门诊快速预约通道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热文

公利医院出品

【点击查看】


 公益服务  利泽民众 

公利医院出品

【点击查看】




消化内科学部


宣传部

宣传部

空·

公利医院订阅号

浦公英直播间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